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630看书网 www.630kan.info,最快更新农门家主之四姑娘最新章节!

    天干!

    兄弟妹飞快的往河边而去。

    只知道,近段时间,挑水浇麦子的人家多,但,也不至于,连小河都被挑干了吧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天天和小五丫玩闹,有好些时候未到河边来了,没想到,这条常年流淌着清澈水流的小河,河床已落下很多,原本有两米多宽的,现在,不足一米宽了,越往后,越可能缩减。

    “照这样下去,等不到栽秧子,这河水就得断流!”杨子木痛析道。

    已经进入庄稼人角色的杨子木,忧心着天气,也愁今年的秧子栽不下去。

    “完了,今年的秧子栽不下去了!”边挑水,边摇头,罗虎和王三,这些佃户人家中的任何一个人,都比小庄稼杨子木经验多。

    “是啊,水断流了,就引不到田里。就目前的情况看,哪怕用杨二哥他们那种竹筒引水方法都行不通!”王三仔细想过,竹筒引水,李家寨子那一片片田,巴掌那么宽的裂缝,那点水,根本不够填缝隙。

    “就是,你看冯家和张家的冬水田,没有开缺口放水,这会儿,也裂缝了,可想而知,我们那些故意放开的田,哪有机会蓄水!”罗虎想着这么个棘手的问题,他就头痛。

    “先顾不了那么多了,能收一季是一季。当下,保住麦子是正事!”王三说完,也不等罗虎回答,挑着水就往麦地里去了。

    “到明年契约才满期,老天爷,你明年再天干多好!”罗虎这会儿,还惦记着这事,指望老天开恩。

    可惜,等到麦收时节,老天一直在瞌睡,没有听到大家的请求,一滴雨水都未曾撒下。

    那条多年未干的小河,果断的断了流。

    只有偶尔的深水潭里,游动着一些小鱼。大鱼,早被孩子们捉光光了。

    估计,要不了多久,这些小鱼性命都难保!

    以杨子森为首的兼职渔民,集体失业了。

    “栽不下了!”

    “栽不下了!这秧苗全都长成一柱独香样了,栽下去也活不!”

    “这老天爷,是要收人命了!”

    “可惜了我撒秧子的谷子噢,早知道,还可以煮一顿干饭吃!”

    李家寨子里,人人见面,都在痛心疾首,互述苦处。

    麦子多收了三五挑,谷子,却搁得有点高了!

    除了叹息无水外,大家束手无策!

    “王三,你挑水干什么?”杨大年见王三从河沟挑水去田里,手上还拿着一个锄头。

    “杨二哥,我想当种小菜一样的种秧子。”王三苦笑,死马当活马医,好歹,让他再收一季谷子也好啊。明年契约期满,丢一季不种,亏空也不会那么惨啊。

    种小菜怎么种?

    一锄头一个窝,一个窝一棵菜,再一窝一瓢水。

    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

    栽下去,好好的伺弄,能熬到下雨天,就算是成了。

    一传十,十传百,家家户户,起早贪黑,都开始了前所未有,闻所未闻的栽秧革命!

    “我看,明天我们家也这么干吧!”晚饭桌上,杨大年出着主意,是坐以待毙,还是垂死挣扎,大家都选择了后者。

    “唉呀,我怎么这么笨!”杨子千一拍脑门,大骂自己。

    “怎么啦 ,丫头!”杨大年看女儿这么激动,担心问道。

    “爹,您也忘记了吧,我们家地窖里,还有一个宝在睡大觉呢!”杨子千一连拍了自己脑袋好几下。

    家里,月娘养的鸡,有七只母鸡,三只公鸡,因吃食少,蛋也下得少。好不容易凑够二十个蛋,可是,母鸡一个都没有打窝孵小鸡的苗头,不得已,让杨大年上街去卖了。又割了点肉,熬了油。这些油把芋母子炒来吃光了,就没去开地窖口了。这会儿,把芋子仔仔早忘脑后了。

    天啊,自己可真是一个马大哈,这么重要的事,都给忘记了!

    “当真,瞧瞧,爹也是老糊涂了!”听完女儿的话,杨大年也后怕。

    “明天,我们不栽秧子,种芋子!”几人相互看一眼,微笑。

    是啊,芋子,可不怕天干。栽下去,时不时的浇点水,还怕收获不了?

    别人的田里,一锄头一个窝,一个窝一秧子,再一窝一瓢水,劳累半天,身后,还能看到一点点绿。

    杨大年田里,一锄头一个窝,一个窝一芋子,再一窝一瓢水,等人走过,他家田里,依旧是一片黄土。

    “老二,你们在干什么?当真不栽点秧子!”杨大富很担心,虽然说兄弟这两年收了点粮,但,架不住坐吃山空啊。

    “我们田里种的菜,比较耐旱!”杨大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,他不是故意要瞒着大哥的,可是,闺女严肃的交待过,不得信息外泄,请原谅我吧,大哥。

    “唉,随你吧!”眼下,种什么,能不能收,都是看天老爷开眼了,他杨大富也管不了那么多了。

    劳累了好些天,总算是栽完了。

    这天一干,连找野菜都找不到。越往后,吃食上越紧张。

    “这些鸡,光吃粮,蛋也下得少,索性,把公鸡全都抓去镇上卖了吧!”月娘端了一大盆糠和着青菜叶的饲料,边喂边说。

    “娘,卖两个,留一个,以后好孵小鸡!”没公鸡怎么能有小鸡,所以,杨子千反应很快,连忙阻止道。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这些鸡都不太下蛋,好不容易凑够二十多个蛋,却一个都不下窝!”也是太久太久没有养鸡了,都忘记这些母鸡什么时候才会下窝孵蛋。眼下,又积了二十来个蛋了,要不,明天一起拿去卖了。

    “丫头,要上街不?”天刚亮,临行前,杨大年宠溺的问着女儿。

    离上次上街的时间,已经有些历史了,也不知道有没有改变点什么。反正在家也没事,再去瞧一瞧吧,机会都是考察出来的。

    杨大年挑了竹筐,分别放着一只鸡,蛋不好放,索性,又背了一个小背篼在背上,杨子千要帮忙,杨大年没同意,这孩子还小,走这么远的路,他才舍不得女儿受累呢。再说,万一摔一跤什么的,那蛋可经不起摔打!

    打着空手的杨子千,随着老爹出了门。杨子森想要撵脚,被月娘一声吼喊回了家,五丫头,还要人帮忙照看呢。

    依旧是老样子,因是清晨,萧条说不上,用宁静这词倒更文雅。冷冷清清的街道,连吆喝声都廖廖无几。

    “看来,这天干年头,影响更大,饿饭的人家更多!”选了一个铺子的屋檐下站定,杨大年放下竹筐和背篼,摇头叹气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,这两只鸡能不能卖掉。

    这一不逢年,二不过节的,庄户人家,谁愿意花钱买一个不下蛋的公鸡回去。

    这种买卖,只有碰运气,运气好,哪个大户人家的仆妇出来采买。或者,稍微宽松些的人家有喜事买去迎亲!

    “爹,我去逛逛!”守株待兔,是需要耐心的,杨子千可没那心情去等待,也正好趁此机会再溜达一番。

    “去吧,别跑远了,更不能跟着别人走,等会儿,记得回这个地方找我,如果我卖完了,也会去找你,你千万别跑远了!”杨大年交待着,丫头十岁了,千万别被人拐了卖了。

    “嗯,知道的,爹,你放心吧!”咧嘴笑了,杨子千很享受老爹的这份宠爱。

    街两边的铺面,五分之一的都是紧闭的。余下的,有半开的,里面偶尔有一两人出入,透过狭窄的门面看进去,几乎无法断定里面是卖什么东东的,愿意进去的,估计都是些老客户,

    这生意做得,杨子千摇摇头!

    再看那些门全开的铺子,里面也是灰不溜秋的,货柜上的灰都可以当画布了。干杂副食什么的,一看,就倒胃口,亏得偶尔还有人去买,也不怕全是过期货!

    铺面一排排看过,粮、油、布、副食、干杂,见过大都市商场的杨子千,对这些全都免疫不说,还嫌弃得紧。啧啧啧,这东西,都怎么卖得掉啊!

    再走到街尾,看到隔三岔五,稀稀落落的扁担挑来的一些箩筐、篼摆的摊。这些,都是四里八乡的农户,自产的农产品。

    仔细留意了一下,像杨大年这样卖鸡卖蛋的只有两三个,大多是挑了一挑麦子来卖;更有细心的,直接磨成了白面粉,说是白面粉,里面也挟杂着许多麦麸子,远不如现代的面粉来得精细!

    这原始纯手工磨出来的白面,当然无法和现代机器加工的媲美,杨子千自嘲的笑笑,看吧,见过好东西的人,这会儿的东西,放在她眼里什么都是次品。再好,再好也只是梦中见见而已,难不成,还能搬到西宋来?

    有扯了几把青菜来卖的,这生意,也只有做那些没种地的街上的人家,乡下,谁家田边土角没有一把青菜,几颗豆荚的。

    还有卖草药的!

    杨子千细看,有夏枯草、金钱草、过路黄、、、、还有好几种,都叫不出名字。真是奇了怪了,卖草药不进药铺,摆在街边谁买。

    “姑娘,买点这些草药回家吧,泡了喝水,清热解毒,不生病!”干瘦的老人一见杨子千在自己摊位面前停下脚步,还看得很认真,连忙招呼“我这些草药,都是我亲自在金鸡崖山崖边采的,药效很好,又不贵,一文钱三把!”边说,边从摊位上抓了三大把起来,往杨子千手上塞。

    “老爷爷,我没钱,等一下,我问过我爹,如果需要的话,我就来你这儿买!”杨子千大窘,又不好直接拒绝,只得委婉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那你一定记得过来买噢!” 老人遗憾的把草药放下。

    旁边一个老人,看杨子千对草药颇感兴趣,指不定,对自己的山货也会有兴趣,于是,卖力推销道:“姑娘,我这儿有山货,来,我给你瞧瞧,这是山椒,只要一个,你吃的菜味道就会大变样;还有,这儿有野葱,放点在菜里,在汤里,闻起来都很香!、、、、”

    “山椒!野葱!”杨子千听到这两个字,早就蹲下身子,一样样的,从竹筐里拿起,仔细看了,忍不住鼻子发酸,乖乖,你们终于出现了。

    “姑娘,我还有去年立秋时摘的好些麻椒,一直都没卖出去,你闻闻,可香了,你要不要!”老人看杨子千把那两样东西拿在手上看了又看,还闻了又闻,心里想着,今天,或许遇到了识货人的,于是,把布袋里装的麻椒一并拿了出来,递给杨子千看。

    “麻椒!”仔细说来,应该是花椒,今天的收获真不小,想念了几百个日夜的佐料,这会儿就出现了三样了。

    “怎么样,姑娘,要不要?”看杨子千只看不下手买,心下有些着急。

    “老爷爷,你这些山货从哪儿找的!”买了,只解决得了一时之口唇,重要的,要知道源头。

    “唔”老人闪烁着精瘦的双眼,着磨着,要不要告诉眼前的丫头。

    其实,告诉她也无防,岈屿山山高坡陡,还有老虎豹子出没,谁家大人敢放小孩子上山,那是自寻死路。

    “我们岈屿山上找的,可不好找,你看,我这么久了,才摘了这么点山货,而且,还要看季节气侯。你如果要的话,我给你算便宜些也是可以的。”软硬兼施,老人说得上是半个生意人。

    杨子千想着,有了这些东西,娘做的芋子杆杆的盐菜就要好销货得多。眼下,天干,收成肯定大打折扣不说,田边土角的野草估计也会被太阳晒得死光光了。那几罐罐盐菜抵挡一下,也是一件好事。

    “丫头,你要买什么?”身后,传来杨大年宠爱的喊声。

    “爹,你卖完了?”杨子千惊讶,老爹挑了空筐过来,还真给守着了撞上门来的生意?“卖了多少钱?”这个问题,是她最关心的!

    “嗯,卖了,今天运气好,遇着岈屿山庄的人采买,鸡和蛋都卖给他们了,共卖了八十文钱呢。”想起刚才,黑压压的七八个壮汉,一下围着他,问怎么卖,他几乎以为是遇着土匪了,结结巴巴的报了一个价,几人相互看了看,其中一个丢给他八十文钱,提了鸡,连着背篼把蛋一起给拿走了。

    八十文钱,是卖得好还是卖得便宜呢?

    杨子千猜不透,杨大年其实也不太清楚。反正,这是他近些年来,见得最多的一次钱了。所以,这会儿,看女儿要买什么,他就要付钱。

    “这位兄弟,你今天运气还真不错。我们岈屿山庄庄主过两天六十大寿,遇着他们采买,你那鸡和蛋,卖了这个价不算低了。你来看看,我的山货,买点回去吧。”老人一听,这才是正主,才卖了鸡,八十文钱啊,把这些山货卖给他,要八文钱不多吧!于是,连忙热情的招呼。

    “不要,这些山货,既不当饭吃,也不抵寒,买来做什么?”杨大年看都没看一眼,直接摇头拒绝。

    老人一下就傻了眼。旁边卖草药的人更没敢吱声。谁家好好的,还愿意花钱卖草药!

    “爹!”杨子千拉了拉老爹的衣角,这东西,是她看好的,肯定得买。

    感情,识货的是这个小姑娘。

    “姑娘,你看,这样行不行,这山椒,麻椒,五文钱,这野葱,不算钱,送你,行不行?”老人的眼睛盯着小姑娘都快给盯出一个洞了。

    “丫头,听话,这东西没用,咱不花这冤枉钱,五文钱都可以买一斤肉了,走,今天买几斤肉回去,熬点油,也打打牙祭。”牵了女儿的手,杨大年准备离开这个小山货摊子。

    “姑娘,我再少点,给你算四文行不!”见父女俩转身,老人心里紧张了。这些东西,他真的卖得很艰难。特别是麻椒,卖了大半年了,都没卖出去一点,有时候,他都想不卖了。可以,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,这玩意儿,好是好,却真不能当饭吃!

    “老爷爷,三文,三文钱我就让我爹买下!”杨子千不好意思了,自己真不是存心欺负老年人。这年月,大家都不容易,能省下一点是一点吧。

    记得上高中时,政治老师讲起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:

    一个老人挑着空心菜在沱江大桥上卖。

    “多少钱一斤?”戴着眼镜的时尚女人走过来问道。

    “五分钱一斤?”老人期盼着,这桩生意能成。

    翻来覆去看了又看,拿起一把“三分钱一斤如何,三分我就把这把买了!”边说,边递给老人,准备让其过称。

    老人接过空心菜,反手,将菜丢进了沱江河里。然后,挑着竹筐,大步离去。

    这会儿,杨子千心虚的想着,老人会不会也把这东西给丢进粪坑里。越想,越不敢回头看老人的表情!

    “好!你回来,卖给你!”老人大声的喊道。

    杨子千听得心里一阵窃喜,停步转身。

    “丫头,听话,不买那些无用的东西!”钱要花在刀刃上,杨大年依旧阻止道。

    “爹,有用,有大用!”拖着老爹的衣角,就是不让走。要不是杨大年宠着她,停步等她解释,这会儿,补丁的衣服可能会被扯出大口子了。“爹,买了那些东西,家里的芋子杆杆盐菜更好吃!”、

    “你这孩子!”对于吃上,一家人,都领教了杨子千的别样心思,杨大年只好屈服。边走边说:“这花钱的地方多着呢。好些年都没添置衣服了,你二哥捡你大哥的衣服穿,现在个头长高了,衣服穿起来都像挂在腰上了,常常出门,该给他置一套了!你们几个也是,这补丁摞补丁的。这才刚吃上点饱饭,眼看又要天干了,这钱可得省着点用!”

    “兄弟是哪个地方的人!”听闻吃得上饱饭,老人接口问道。

    “李家寨子的!”杨大年道“这丫头非要买你的,大爷您看能不能再便宜点!”

    老实的老爹也知道砍价了,杨子千又一次替卖山货的老人担心。

    杨大年倒不是存心砍价,在他心中,这东西哪怕是三文钱,也是花得冤枉得很。

    “李家寨子啊,难怪,广源镇几个村寨,就你们李家寨子地势宽广平坦,听说最近两年你们田里都能种麦子,大家都不挨饿了,着实让我们眼红噢。”老人羡慕的说道:“兄弟,这东西真不能再便宜了,唉,实不相瞒,我们岈屿山水源不好,本就种不下谷子,全靠土里种点小麦,今年都干死了,没收成,都指望着找点山货卖了养家糊口了!”

    “唉,也就这一两年好过些,往几前,比你们岈岈山还难,好歹你们还能打点猎,捉点野山鸡来卖,偶尔也能沾沾油荤。您老不知道,我们家,一连好几年都没见着油珠珠了。”老实巴交的杨大年一听,同病相连,就开始诉说着往日的苦难。当下心里也就更过意不去了,不好讲价,递过去三文钱,吩咐杨子千拿东西。

    约三斤野山椒;两斤野葱,半斤花椒,三文钱,在杨子千心里,是千值万值了。

    “姑娘,买点草药吧,泡水喝,一文钱,我给你四把!”草药摊老人看旁边的山货成交了,心下不甘,也向杨子千伸出了橄榄枝。

    “爹!”杨子千故技重施,拉着杨大年衣角不放。

    “你这孩子,”摇摇头,递了一文钱出去。但凡女儿主张要买的东西,肯定都有用处的。现在,杨大年心里根深蒂固的有了这个意识,也就不再追问原因了。

    两把夏枯草、两把金钱草装进了竹筐。

    这东西,杨子千在后山重来没发现过。

    人吃五谷生百病,这夏天来了,喝点清热解毒的草草药水也好,省得生病了麻烦。

    “丫头,你看,还买点什么?”这孩子想吃肉,不用说他都知道。除了肉外,还要买点什么呢?

    杨子千看了看老爹和自家身上的衣服,再想着家里人的穿着,买点布做一套吧?七十多文钱,哪能这么经用。摇摇头否认了。

    唉,算了,再忍忍吧。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

    “爹,给三哥买笔墨纸砚吧!”猛的,杨子千想起,老三长年累月的在沙地上写字,也该让他学着正经的在纸张上写了,要不然,习惯成自然,以后进了正规学堂,还不知道怎么在纸上下笔!岂不是怡笑大方了吗?

    “好!”这钱,当花,花得也不心疼。自从夫子问过他后,杨大年一方面是自得,小三子早晚进学堂,说不定,真如夫子所说考个什么什么出来,也能光宗耀祖了!一方面内疚,看吧,穷是多么的祸害!活活的挡着一个聪明孩子的前程!

    转了大半条街,还是问了卖肉的人,才知道,这镇上没有专门卖纸张笔墨的地方。就街尾,有一个秀才,代人写书信,在摊边桌上搭着售卖。

    父子俩寻了过去,见秀才捧着一本书,摇头晃脑,看得津津有味。洗得发白的衣衫上,也是补丁摞补丁。

    穷啊,自家穷;李家寨子的佃农穷;连带着广源镇的经济都不发达,大家都穷!

    有那么一瞬间,杨子千有想去看看李老爷那些大户的生活现状的冲动,是不是如电视上所说,吃香喝辣,穿着绫纙绸缎,使奴唤婢!

    杨子千走上前,翻看小桌上的毛笔纸张,作为外行的她,看不出优劣,话又说回来,秀才都这么穷,哪来余钱进好的货源来卖。

    父子俩在旁边呆站了好一会儿,秀才依然没有做生意的苗头。

    这是入迷了!

    杨子千哑然失笑,见过看小说入迷的,没见过阅读史文经书这么痴的。好吧,古代人果真与现代人不同。

    “咳,咳!”杨子千故意咳嗽几声。

    “小生失礼了,多有得罪,请问二位,是代写家书还是、、、”放下书,露出皮包骨的瘦脸,大约三十岁上下的秀才,连忙起身作揖赔礼道歉。

    杨子千忙闪到老爹身后,躲过秀才的礼。

    “先生无需多礼,我只是想买点写字的笔和纸!”杨大年也少见这种场合,红着脸,学着对方的样子,作揖还礼。

    “咯咯咯!”杨子千掩嘴都掩不了清脆的笑声。

    自家老爹这个样子太滑稽了!

    “不得无礼!”对知识人,特别是有功名的秀才老爷,杨大年从心里是敬重的。转身呵斥着自家丫头。

    秀才以为杨子千笑他,尴尬的红着脸,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。

    “先生,这笔墨纸砚怎么卖!”杨子千才没功夫也没精力去磨叽这些礼节,上前,抓起两只毛笔,一小叠纸,一方砚,还有一支条形墨,直接问价。

    “五文钱!”秀才在心里盘算了本钱,良久开口。

    书,果然是有钱人才读得起的。这么一点点东西,就值五文钱,看秀才那老实样,杨子千敢肯定他没有黑心卖高价。或者,就是秀才被上一家商家坑了,拿货价格高了!

    听了报价,杨大年心里也是很震惊。

    真是不问不知道,一问吓一跳!

    上个学堂,束修高得离谱;买点笔和纸,也要好几文钱!

    唉!买吧,早晚得买,小三子要学,趁现在手上还有几十文钱,买一点先用着。

    杨子森盼望着上街的爹爹和妹妹回家,这次总算没有落空,还有意外惊喜!

    笔墨纸砚!

    小心的在竹筐中拾起,捧着,回到房间,放在床上,又害怕五丫跑去糟蹋了,干脆,藏到了枕头下!

    那动作,让杨子千想起自己小时侯,写秃了的铅笔,削一根小竹筒,塞点纸在最里面,然后把铅笔塞进去,继续用。这场景,越看越心酸!

    揉了揉发酸的鼻子,杨子千还想着,等二哥回家了,给三哥做一个书桌!

    不仅仅要做书桌,还要给自己做床,做衣柜。

    唉,杨子千啊杨子千,你现在,连换洗衣服都没两件呢,做衣柜只是凭白占了地方而已。

    摇摇头,遗憾不已!

    ------题外话------

    万更求首订!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